这页简介计算机体系结构等一些相关的计算机领域(就如下面清华计算机第一个博士,计算机科学的大多数领域都与我们图论组合数学紧密关联相连,还如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的郑纬民院士主编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说:“计算机系统结构这个词是Gene Amdahl等人在1964年提出的,它们把系统结构定义为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郑纬民院士这书第一章第一节的前3小节1.1.11.1.21.1.3只六次提到人名而且全是Gene Amdahl吉恩·阿姆达尔,这书中很多次提到Gene Amdahl缔造其辉煌的IBM 360可惜没有提到人名,Gene Amdahl1967年又给出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的重要定量原理-Amdahl定律就如下面郑纬民院士翻译的2个已获得计算机诺贝尔奖的John L.HennessyDavid A. Patterson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一种定量的方法》(第二版)的第1.6.2标题是“Amdahl定律-但其实第1.61.6.11.6.5都讲量化准则且几乎就只讲主要依据的Amdahl定律…。关于Gene Amdahl就如这里天才之八说“人们尊称他为最杰出的计算机设计师,IBM大型机之父”“商用大型机最早的建筑师,奠定了IBM计算机帝国的江山,就如百度百科介绍说1952年6月,Gene Amdahl加入了IBM。那时IBM的科学家很多,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还不及他一个零头多-这话就如IBM大型机之父”一文所说--这就算夸张几十倍但其原本成就也仍是够恐怖的(有事说事地如计算机大事的集成电路时代说“1964年吉恩·阿姆达尔担任主设计师研发的IBM360计算机问世,这是IBM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机型”,并这里是对上面天才之八的更详细阐述,要知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如此许多人应能从Gene Amdahl的成功中得到许多启示还如他在我们海南琼州大学的导师柳柏濂教授去与其合作几年诞生教育部通过的中国“第一本”数学研究生用书的威斯康星大学的博士导师Robert Sachs的导师Maria Goeppert-Mayer因“发展了解释原子核结构的数学模型而获得1964年物理诺贝尔奖--关于原子核结构-在这里有一个专页)。

计算机系一直排名全国第一的清华大学金兰和指导出几个院士的导师王鼎兴等的下面书可知1993年以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已是基于高性能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而中国另一计算机中心-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所长李国杰院士(2004年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组合数学搜索的并行处理》(高庆狮院士主编198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基础》一书有李国杰教授独写的“并行组合数学搜索”一篇应该是基于他的博士论文-李国杰的论文1984年的The status of manip - a multicomputer architecture for solving, combinatorial extremum-search problemsHow to Cope With Anomalies in Parallel Approximate Branch-and-Bound Algorithms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parallel approximate branch-and-bound algorithms等最先的论文都是“并行组合数学搜索”的),如此作为唯一成为在1991年全校研究生大会受到全场站起鼓掌且多次的中国第一个组合数学研究室研究生1993年已在组合数学搜索的很多领域都已突破欧美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曾联系李国杰教授(象李国杰教授的博士410亿元的刘强1998年才毕业、孙凝晖1999年才毕业等等)。这孙凝晖说对他专业技术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主研者董占球并董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是该所这领域最优影响的书籍(关于三个中国计算机中心的再另一个-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在这相关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在这里简介)。

这页主要介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代表性著作,因该系的我们组合数学专家卢开澄教授合作指导该系第一个博士何敬民(如在中国期刊网见何敬民1992年前共9篇杂志论文被引共69次和卢开澄教授一人合作的被引63次另外6次是他的独立发表,何敬民最先2篇是1985年投稿的应用图论论文、其后是做组合数学密码、他1992年后可能出国,而卢开澄教授1983年出版的《组合数学》和1981年出版的《图论及其应用》是我们中国第一个组合数学研究室也要读的),并且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直排名全国第一如此相对国内其他计算机系我们还是比较重视具有代表性的清华计算机系。不过,1983年已读先于杨振宁李政道的中国第一个世界级大师陈省身先生读博士时唯一攻读的书但我到1990年读研时才联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相近专业包括下面郑纬民教授等以求更多了解并有些权威大师欢迎我去清华合做。当时也许是因以前想做包括基于我们海南琼州大学曾在多个领域居于世界领先的图论并行图论算法》之类当时刚出现就欣起热潮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系统等,后来清华的集成电路芯片商用民用化也吸引我有充足经费给我去清华做,如此清华大学撰写或翻译的下面这些书籍我都有来读读(这也是因为至今仍是获奖年龄最年轻的计算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计算机鼻祖2个导师就是海南琼州大学去攻读了3年多的组合数学的先驱):

其关系还如对海南琼州大学的导师的项目大力支持的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八届副理事长刚见又当第十届正理事长的郑纬民主撰的书《计算机系统结构》1990年写的前言说“本书介绍近几年出现高性能计算…重点讨论了各种不同的并行结构”-下面附2再介绍这书见这书一共有仅4个国外文献并第一、第四个文献都是图论大师的博士的“Architecture体系结构”的书(这领域就如郑纬民的第十届4个副理事长监事长中除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外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浪潮董事长王恩东、监事长钱德沛都主要做“计算机体系结构”。我也有郑纬民教授翻译这相关方面的下面8本被世界各国推崇的重量级书籍(包括这5本当时还没有见到中文版其后2001年左右才由郑纬民主译Rajkumar Buyya 撰写的《高性能集群计算:结构与系统》 第一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郑纬民主译Rajkumar Buyya 撰写的《高性能集群计算:编程与应用》 第二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郑纬民主译John L.HennessyDavid A. Patterson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一种定量的方法》(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郑纬民主译David A. PattersonJohn L.Hennessy合撰的计算机组成和设计硬件软件接口2,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郑纬民主译John L.HennessyDavid A. Patterson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量化研究方法》(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我还有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撰写的下面书籍:

金兰、王鼎兴、沈美明的《并行处理计算机结构》,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金兰教授和我们组合数学专家卢开澄合作指导上面清华大学计算机该系第一个博士,他在我读研时已去美国任教);

李三立、林定基译,Kai Hwang黄铠撰《计算机算术运算原理结构与设计》,科学出版社,1980;(关于李三立教授如该系公报“1995年李三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我系教师首次当选两院院士”,而另一院士张钹教授也写了许多人工智能的书);

金兰、王鼎兴、郑纬民等译,Kai Hwang、布里格斯撰《计算机结构与并行处理》,科学出版社1991(这本书是上面郑纬民的书4个外国文献之一;译者金兰教授图论/组合数学家卢开澄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第一个博士的导师王鼎兴教授这时正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 John P. Hayes约翰·海斯的《计算机结构和组织》由徐研人教授曹邦伟教授朱传琪翻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这本书也是上面郑纬民的书4个外国文献之一,另2个外国文献我一直找不到中文译本)

李三立教授独立编著《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年;

林定基、夏绍璱等译校,R W HockneyC R Jesshope合撰的《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及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刚见已当选院士的吴建平的博士导师也是2003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林闯的博士导师王鼎兴和陈国良合撰的《互连网络结构分析》,科学出版社,1990(除陈国良院士是中科大的外的其他作译者都是清华计算机系的,“互连网络”就是广义图论,而海南琼州大学在图论的许多领域都曾做出世界领先的工作

王鼎兴,郑纬民等译,Kai Hwang《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并行性 可扩展性 可编程性》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张钹院士主撰的《问题求解理论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张钹也合撰《专家系统原理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张钹院士的这些书是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这里见清华大学还有人工智能很多重要著作

金兰教授合作共同指导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第一个博士生何敬民的国组合数学主要开拓者卢开澄教授也独立撰写《计算机算法导引:设计与分析》一书清华大学出版1996年出版(其实这书是由它的前身组合数学算法与分析》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年改版而来的-即这两套书有许多共同的题材但也各有些不同偏向的内容-如此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第一个博士导师的这两套书我当时也早就看完(这还因数学系特别是组合数学专业的读计算机系的全部专业都应较轻松-当然数学系的读所有数理化计生海地等所有非文科专业的偏理类都容易并就是读工科也容易只不过理科读工科和实验类的可能有些人思维定势转不过来那就会产生些问题但只要抛弃以前虽有数学般的理论指导是优势但可不必在意只留在潜意识里就行而突出些动手的意识那这类学科对数学人就不是问题当然要真想专做这行就得彻底进入真正切实按专业要求践行-这因数学生本来就是对所有学科的各现象一般化抽象化形式化(数学化)的研究也探究了一般化所有学科现象不同层次各前提各条件下的最优化等可能规律则数学学生比这所有学科的研究生甚至专家院士具备更深厚阔广的根基-那在抽象化普遍化的指导下再具体一些有针对性地理解这些学科不是比这些的院士更有优势吗当然若这些学科的专家院士拓展更多更深的数学或理学类根基还是足够的但这些类专家院士学得越深的反而比与数学人就越有有一种天生的不自信而这多仅是心理问题毕竟数学的有系统性全方位多层次探源性的推进加上对其他专业其奥妙难言传还被误认神秘即数学人有各方面天然的深厚根基而不屑/藐视诸如卖弄技巧因数学是客观的从来就是严要求地踏实的做每一步每一句都不能卖弄如陈景润卖弄能做出来吗甚至数学人应象他原先本质上要本分老实只有一味拚博到有些非木讷不行但如今现实已把数学人迫得不知所踪)--这两套书肯定主要是面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数学系研究生的教材并确实比国内各大学编写的同类研究生用书深广些但只要不是较专的任何研究生教材都有一些基本的部分可作为大学生教材并至多也就再加些基础的,可见海南琼州大学去在里面攻读了3年多研究生的世界第一个成立并名为组合数学研究室的中国第一个组合数学研究室的领域有广阔的作用-关于之虽然欧美很厉害但没有省州国家批准的“组合数学研究室”之名,并若海南琼大在多个领域世界领先的哈密顿图问题的解决将使世界科学家放假七天来庆祝

如王鼎兴的博士中1992年的“并行图重写计算系统及重写语言优化编译方法的研究”和1994年的“随机高级Petri理论与系统性能评价”(Petri也属于广义);李三立等的博士中1990年“宏单元模式VLSI分级布图算法与系统”,1990年的“并行处理图形系统中Transputer多机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基于Petri模型的任务调度问题研究”。

当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还有一些非以前权威大师主编的书或主要面向大学生的书,如王爱英主编1990年清华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编写者还有王诚,王尔乾,张忠英,相士俊,杨士强等),等等。也就是这属于计算机体系结构不同层次的教材,王爱英主编是基本的,而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郑纬民院士主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及金兰主撰的《并行处理计算机结构》等国内的一些研究生用书在一些方面稍更进一步,再进一步的是上面John L.HennessyDavid A. Patterson撰的2本书。

1:任教于这中国科大的北京大学数学系1953学生中的才子唐策善教授和梁维发撰的《并行图论算法》中科大出版社1991(这书的国内参考文献主要是该校的,如第一章文献前2个是该校的第3个、第4个是金兰王鼎兴郑纬民等译Kai Hwang 布里格斯的书和上面金兰王鼎兴沈美明的书;国内其它单位的文献仅有1980年当选的首批技术科学部院士更是首批信息科学类院士首批计算机院士的高庆狮主编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基础》等3本书)

《并行图论算法》也知道华人除了Kai Hwang外,Hsiang-Tsung Kung在并行系统更是做出一些很有影响的开创性工作,如他于1978年提出的阵列式平行(Systolic Array)理论,此后该阵列理论成为人工智能硬件加速器的核心计算组件;他在1981年提出了乐观并发控制(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这是分布式内存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原则,并它们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此他于199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Kung的博士Charles E. Leiserson就是撰写了全球各大学计算机系没人不晓的世界名著《算法导论》之人并他就主要做并行计算和应用图论,他的许多博士的学位论文也是做图论算法。

2:上面郑纬民主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一书共8章中前3章主要说基本理论和技术,第五章向量计算机:开头说“上一章介绍了适合于解决某些特殊问题的并行系统结构的设计思想”,而关于这章“向量计算机”如上面首批技术科学部院士高庆狮独著的《向量巨型机》共2篇的标题分别是“并行计算引入…”和“并行计算引入…”。可见郑纬民这书第四、第五章主要分别讲2类并行系统结构,最后3章中的第六、第七章标题分别是“多处理机”和“多处理机算法”就如第六章开头说“本章将介绍把多台处理机组成高并行度系统的有关技术”。最后第八章讲另一类计算机-数据流计算机-而北大邀请我们琼大去做上面清华多篇博士论文做的Petri-不论它衍生过程挖掘还是什么都是工作挖掘-这就是北大1989年的该书内容简介说“数据通信-即数据流-这就与这章有紧密关系,还如这章第1小节标题是“并行控制流”(特别是郑纬民这书共有4个国外文献并第1个参考文献是Harold S. Stone独撰的系统结构书,而Harold S. Stone导师Robert B. Ash的博士论文做Graph Theory图论 并在美国数学评论用“Gabow, H.搜素见Harold S. Stone的唯一博士Gabow, H.的第一作者论文全都是图论的,郑纬民这书的第2个参考文献是上面郑纬民等要翻译的Kai Hwang、布里格斯合撰的《计算机结构与并行处理》英文版,郑纬民这书共4个参考文献中最后4个文献也是Harold S. Stone独撰的)。足见也基于我们海南琼州大学曾在多个领域居于世界领先的图论的《并行图论算法》之作用,也如亚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获得国际计算机学会院士的人都是做海南琼州大学在里面攻读了3年多研究生的世界第一个成立并名为组合数学研究室的中国第一个组合数学研究室的领域

关于上面其中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可参考参加中国电子计算机之父主持的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研制的董占球与刘邦君合撰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科学出版社1987年(象这方面有长期实践经验的董占球会少些纸上谈兵);

上面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郑纬民主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的8个参考中4个中文文献我也肯定要找到即上面金兰等的《并行处理计算机结构》;国防科大李勇、刘恩林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年;苏东庄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以及童頫的《多处理机及智能多机系统》(童頫还主编《电子数字计算机组成原理》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年并他的学生1997年担任重庆大学校长的吴中福主编上册)

国外还有一些较著名的系统结构书籍如1995年出第4的《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 designing for performance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性能设计》-作者William Stallings1971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并导师Francis Fan LeeMIT李凡教授1979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代表团访美期间与美籍教授合影,自左至右依次为:郭善,卢开澄,郑人杰,李三立,金兰,李凡,唐泽圣,即除这MIT李凡教授外还有上面清华的卢开澄,李三立,金兰)。

嵌入式系统不疑是与计算机体系结构最密切相关的,而这方面其中的ARM是靠嵌入式系统发家的,可参考其发家史:一家英国小公司如何发明了ARM并改变了世界--这公司创办时间并不长特别是其以ARM为公司名正式确立产品发展大致方向不久后就开始大获成功(如《集成电路应用》杂志2002年第5报道“ARM欲在中国建立嵌入式价值链-访英国ARM公司中国业务总裁谭军博士”),并当时经费是全国最多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大师邀请去做集成电路芯片如此我也对这ARM公司统帅负责芯片设计Steve Furber的工作有些兴趣并有他独撰并2002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中文版的《ARM System-on-Chip Architecture:ARM SoC体系结构》一书,虽然这是专用计算机Architecture,但和之前我有些感兴趣的中国第一计算机系大师的通用计算机的Architecture书籍比较可更深入洞察它们的体系结构(Steve Furber这中文翻译版上也顺便介绍200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也出版有关ARM2书如此我也有它俩:陈章龙、涂时亮主编《嵌入式系统:Intel Strong ARM结构与开发》和马忠梅主编的《ARM嵌入式处理器结构与应用基础》都是嵌入式方面的书,并Steve Furber的这中文版书上还说前一年的200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办《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杂志月刊,如此我除了看这些书外有空时也经常看看这杂志上的一些有意思的论文Steve Furber的书上页说这杂志主编是何立民教授-如此我也有沈绪榜、何立民主编北航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2001嵌入式系统及单片机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一书虽有152论文但其实稍后些已没必要因上面嵌入式系统杂志月刊很快就可上线了已可满足所需还有国外的相关杂志论文-此外为了要搞上面的集成电路芯片确实我在此之前也已就有沈绪榜院士的科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超大规模集成系统设计》一书)。梁吉业王兴伟杨天若方玉明